最新消息

實現淨零轉型關鍵要素,碳管理、永續綠領人才夯

台灣 2025 年起碳費先行,2026 年歐盟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,供應鏈上下游都無法置身事外,如何制定減碳策略?對於企業來說,具備減碳永續、能源管理觀念將愈來愈重要,綠領人才需求也與日俱增。

在企業更重視 ESG,無論是真心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,還是受到供應鏈上下游要求,若想維持國際間競爭力,就不能忽略這波全球趨勢。

根據能源和氣候情報部門 (ECIU)統計,目前國際間已經有 142 個國家設下淨零排放目標,28 國更直接入法,國際皆積極推動減碳,台灣也在 2023 年正式將淨零目標入法,這幾天碳費議題也爭論不休,討論範圍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以數據來說話。

台灣宣布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,更在明年起針對第一波、碳排放量達 2.5 萬公噸的大戶開徵碳費。為此碳盤查是一切的開端,企業需要了解自身的碳足跡,才可以開始擬定減碳量計畫,從產品的原料開採、製造、組裝、運輸、廢棄物處理、回收等所產生的總排碳量,計算一個工廠、一間企業直接、間接的總排碳量。

如果說財報是過去式,那永續報告便是未來式,相同之處在於,永續報告、永續策略要專業人士處理資訊與擬定。最近炙手可熱的碳審計師、永續管理師,便是協助企業達到減碳目標,首先需要掌握企業的碳排狀況、釐清碳足跡來源,最後擬定出高效減碳策略。

國際能源總署(IEA)所預估,淨零趨勢下,2030 年前全球將增加 1,400 萬個綠領職缺。

除了排碳大戶外,其他業者也無法置身事外,根據環境部碳費收費辦法,設定 2.5 萬噸為起徵點,後續將隨擴大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排放源門檻值,分階段調整下降起徵門檻。

未來國際品牌對供應鏈淨零要求也會愈來愈嚴格,2026 歐盟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,美國清潔競爭法案(CCA)緊跟在後,雖然台灣年碳排 2.5 萬噸以下中小企業媒不會被徵收碳費,但台灣也是出口導向國家,扮演重要角色,中小企業將會面對供應鏈上下游國際大廠壓力,得提早因應。

引用自 : https://technews.tw/2024/05/21/ueueu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