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碳權交易上路 拚4年接軌歐盟

國內碳權交易平台10月正式啟動,首波上架6檔6,080噸碳權;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21日表示,國內碳權除可作碳中和用途外,另有兩大法定功能,一、環評增量抵換,二、抵減碳費額度。長期來看,碳權的剛性需求是一定存在的,盼藉由市場經濟誘因引導企業自主減碳,拚未來三、四年後能夠接軌歐盟ETS碳交易機制。

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,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有三大特色,包括一、多元產業共創減碳量能,現包含來自農業、石化業、鋼鐵業、客運業,甚至服務業之碳權專案,二、創造市場經濟誘因,激勵企業加速淨零,三、交易機制接軌國際,打造透明碳權市場,且透過指定平台保障交易安全。

 田建中說明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兩大法定用途,一、環評增量抵換,當廠商擴廠或一定規模開發,其所增加碳排的1/10就須購買國內碳權並定出10年計畫;二、國內碳權可扣抵碳費徵收計算的排放放額度,減輕碳費壓力。

目前國內尚未出現第一筆碳權交易,田建中表示,買賣雙方仍在觀望,其中,環評涉及企業擴廠的資本支出,企業會謹慎評估才會做出決策,也可能選擇其他投資方式;推動「國內碳權交易」的目的,並不需要真的「成交」才「見效」,當機制出來時,企業自主減碳的效應就已發酵。

台灣將在明年先從強制性的碳費制度開始,盼在未來三至四年內,逐步過渡到總量管制排放交易(ETS)機制。

引用自 : https://readers.ctee.com.tw/cm/20241022/a02aa2/1316797/ff1458fc175ab63d3794e77e0451987e/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