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部8項「硬指標」防漂綠

為防堵漂綠,環境部26日公布「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」,以「減量優先、抵換補充」作為碳中和精神,無論組織、產品、服務、甚至活動宣告為碳中和前,應完整揭露盤查、減量、抵換資訊,並遵循8項「硬指標」。 ...

閱讀更多

浮游生物「糞粒」助攻海洋藍碳

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15年,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「糞粒」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,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於深海。洪慶章指出,整體海洋碳移除量,占全台年碳排34.5%...

閱讀更多

工研院綠能論壇秀新技術

淨零碳排的達標過程,太陽光電扮演關鍵角色,但台灣幅員不大,在應用上,提升轉換效率與減少建置面積更顯重要;工業技術研究院昨舉辦綠能國際論壇,成果展中展示的可撓式矽晶TOPCon(穿隧氧化鈍化接觸)模組、...

閱讀更多

總統提能源轉型

賴清德總統今天(10日)在國慶演說中提及,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、五大信賴產業、中小微型企業轉型發展等政策方向。經濟部晚間指出,這些都是經濟部重要任務,其中,強化國家能源自主,將是下階段多元綠能的戰略目標...

閱讀更多

日本研究減碳生物利器:海草

日本自從 311 震災海嘯核事故後核電廠暫停,主要以燃氣發電來取代,造成減碳進度倒退嚕需要彌補,除了可再生能源以外,也積極尋求各種固碳方式,但陸地上能增加種樹的地方有限,四面環海的日本於是把主意打到海...

閱讀更多

什麼是碳循環?

碳循環不僅影響地球的生態平衡,也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永續發展。什麼是碳循環?企業了解碳循環有什麼好處?《RECCESSARY》帶您了解碳循環原理如何助力企業在追求ESG(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目標的同時,...

閱讀更多

淨零排放是什麼?

淨零排放(net zero emission)不是禁止排碳,而是儘可能將人為碳排降至最低,而殘餘的碳排可以被大自然或其他方式吸收或移除,如負碳技術、自然碳匯等,不讓大氣增加額外的二氧化碳。 科學家普...

閱讀更多